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硬度,17-4PH 不锈钢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发布时间:2023-03-09 15:50:51

17-4PH 不锈钢板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等同于标准 05Cr17Ni4Cu4Nb。 该类型不锈钢含碳比较低,含 Ni、Cr 量大,焊接性能好且具有较强的耐蚀性。 与此同时该钢中 Cu 和 Nb 等合金成分成分也比较高,这种合金成分在热加工过程中可进行析出时效硬化相ε-Cu、NbC、M 23 C 6 等, 使原材料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韧性。鉴于以上优势,17-4PH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广泛用于航空公司、航空航天、有机化学和中国核工业等行业。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结构力学性能与热处理状态存在一定关联。 17-4PH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常用热处理方法为固溶 调质处理, 通过调整机构与控制析出相来提升抗压强度、 硬度和耐腐蚀性。 目 前针对 17-4PH 不锈钢材质热处理方法科学研究已经非常完善同热处理方法中的性能及原理进行整理。

17-4PH 不锈钢材质马氏体逐渐变化点在室内温度之上,经固溶加工后基材机构基本上就是马氏体机构, 其强度早已非常高。 在固溶解决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调质处理,可以提高材料强度,满足不同生产制造具体的必须。17-4PH 不锈钢钢的化学成分(质量浓度,% ) 为:≤0. 07C, ≤ 1. 00Mn, ≤ 1. 00Si, ≤ 0. 023P, ≤0. 03S,15. 50 ~17. 50Cr, 3. 00 ~5. 00Ni, 3. 00 ~5. 00Cu, 0. 15 ~0. 45Nb,其核心沉淀硬化原素是铜、 铌, 有些为铝、 钛等,利用这个元素溶解性来达到加强全过程。 17-4PH不锈钢加热到奥氏体温度时, 由于这类加强原素在奥氏体里的溶解性比较大,但在马氏体里的溶解性比较小,当制冷到马氏体温度后,即获得过于饱和铜、铌的马氏体机构,马氏体本身有高强韧性,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强;再经过调质处理后, 融解在基材组织中的过于饱和铜、铌等经典进行析出,使原材料获得进一步强化。 因而可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来满足不同性能规定。

固溶解决是 17-4PH 钢不可缺少的一道热处理方法。固溶时,加温温度必须保证钢里的碳和合金成分充足溶解于奥氏体中,却也不适合太高。 17-4PH 钢的 Ac 1 大约为 670 ℃,Ac 3 大约为 740 ℃,Ms 为 80 ~ 140 ℃, Mf 大约为32 ℃。 因而标准下介绍的固溶温度为 1020 ~ 1060 ℃。固溶温度不一样,更后所得到的组织和性能也不尽相同。 17-4PH 钢在不一样固溶温度中的组织与性能展开了 科学研究, 所选的固溶解决温度为1000、1040 和 1080 ℃ 。 研究表明, 经 1040 ℃ 固溶加工后,试件硬度更高。 这是因为当固溶解决温度比较低时,加温所得到的奥氏体不匀,融入的铝合金渗碳体几乎很少,造成热处理后所得到的马氏体强度稍低;当固溶温度较大时,一方面晶粒粗大,另一方面铝合金渗碳体过度的融入到奥氏体中,奥氏体的稳定将会增加,马氏体变化点降低,因而热处理后马氏体量少, 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强度减少。 与此同时太高的加温温度还会使固溶体系中存有比较多相对含量金相组织, 危害更后的增强效果。 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固溶温度,以确保所需要的性能。

因为 17-4PH 钢里面含有铬、镍等经典, 使其在风冷时就可以获得马氏体,但是为了使固溶后机构更为细微,得到更好的增强效果,增强塑延展性,具体生产制造中有选用油冷方法。 固溶处理过的显微组织是带有过于饱和铜、铌的低碳环保吕板马氏体, 有时候因为热处理不全面或是加温温度过高缘由,也会有少许残余奥氏体和金相组织。

调质处理17-4PH 钢的调质处理应依据对性能的需求, 明确加温温度和保温时间。 17-4PH 钢在 1040 ℃ 温度固溶后, 随时随地效温度的升高, 马氏体组织发生淬火, 且不断进行析出沉积相。 450 ℃ 时效性时已经有铜、铌等沉积相进行析出,到 470 ~ 480 ℃ 时,晶内沉淀颗粒物细微且弥漫遍布,这时原材料的硬度更高。

检举/意见反馈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romaxst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